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教学研究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规划方案

发布者:  时间:2015-09-25 00:00:00  浏览: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规划方案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我院设立较早的本科专业,主要为涉外企事业单位培养掌握国际贸易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能力、较高的综合素质,可以从事进出口业务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经过几年的建设本专业已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办学条件,拥有一支较为稳定的师资队伍,积累了一定的办学经验。根据我校对各专业发展的总体要求,通过深入研究用人单位对国贸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具体需求,提出了专业建设目标。

一、专业建设目标与思路

1、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为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应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对现有的人才培养计划进行优化,突出专业的培养特色,以实践教学、应用英语教学、非专业素质教育三个角度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对课程体系进行全面调整,按照学校成功素质教育办学理念,开创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增强后发优势

教师队伍质量的高低,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是专业建设的基础。根据本专业今后几年的发展目标及专业培养目标,在“结构合理、梯队整齐、优质高效”原则的指导下,争取到2017年,师资队伍职称结构有明显提升:副教授及以上职称达80%以上,学历要有所提高,硕士学历要达到100%;“双师型”和“双语型”专任教师的比例达30%以上,在未来五年中培养出1名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1到2名中青年教学骨干,从而满足本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需要。

3、加大专业办学投入,改善实验教学等条件

较好的教学条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为体现我院应用型的特点,从仿真实验室及校外实习基地两个方面应加大投入。优化实验教学平台,加大理论课程内实验教学、专业综合实践教学的软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同时以该平台为依托实施功能拓展,将实验实训、网站、多媒体、资料库、考试等功能整合为一体,做到“五网合一”,充分利用硬软件及内外网络资源,构建现代实践教学网络系统。

实习基地建设直接关系到本科教学实习质量,对培养本科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在未来五年,继续加大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力度,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则与外贸企业建立较为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4、强化教学科研意识,实现教学质量提高

科研是教师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师科研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在未来五年中要加大科研力度,以科研促进教学、以科研提高教学水平。在近两年,突破数量关,实现人均年论文2-3篇;此后,突破质量关,增加核心期刊的数量,提高科研水平,积极申报省内和国家级科研立项,突破横向研究课题和成果获奖的空白。

5、加强课程建设,提高教学水平

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基本建设内容之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为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通过3年建设,校级精品课程达到1门,所有核心课程建设成为优质课程;继续增加以学科发展前沿为主要教学内容的选修课门数;通过课程结构的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形成具有国贸特色的课程体系。

6、加强交流合作,推进国际化进程

随着我国对外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强,本专业应该着眼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精于金融风险管理技术,熟悉国际经济法规,具有突出的英语应用能力和商务技能,具有较高成功素质及显著竞争优势的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因此加强国际合作显得尤为必要。通过3-5年的努力与建设,本专业力争与国外某所高校达成“2+2”或“3+1”的本科国际合作培养协议。

7、建设专业硕士点,打造品牌专业

目前,民办高校已有权开设硕士点,这是我校发展的良好契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作为我院较早开设的专业,基础较厚实,我专业应把握此机遇,率先做好准备,力争在3年内申报并获批国际贸易专业硕士授予权。

二、专业建设的实施步骤及措施

(一)第一阶段:改革规范期(2015年9月-2017年9月)

1、全面修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方案

积极组织专业教师深入探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社会需要和我校文化体系建设的具体目标以及生源实际对培养方案进行全面修订。以成功素质教育为主线,设置专业素质与非专业素质课程,在理论与实践课程中渗透学生的能力培养。

主要措施有以下几点:进行课程整合,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加大核心课程的时数,充实课程内实验教学内容;增加应用英语课程,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突出实践课程,优化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例;增加选修课门数,扩展学生知识面。

2、加强实验室建设,尝试“五网合一”

积极立项,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加大实验室的情景建设,增加所开设实训、实验课程相关硬件与软件的投入,在局域网上安装电子商务实验教学系统、国际贸易进出口实验教学系统、实验教学平台通过Internet与公网相通,将实验实训、网站、多媒体、资料库、考试等功能整合为一体,做到“五网合一”。

3、启动重点课程建设,选定课程责任人

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有12门,其中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贸易实务作为第一批重点建设课程,选定课程责任人,拟定课程建设规划及具体措施,编写完整、规范、不同层次的高水平教案;加强题库建设、实现考教分离;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课程管理,设立同头课听课、研讨制度;以重点课程为中心,带动系列课程的建设,提高课程建设水平。

4、加大教师引进力度,培养双师型人才

为完成学校所提出的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具体任务,国贸专业的教师在近三年内争取考取一个与专业知识有关的、较高层次的资格证书,这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例如,为了加强学生在金融系统的就业比重,教师可以考取证券从业资格、高级理财规划师、高级经济师等,这将促进教师对学生就业指导质量。

师资队伍建设以引进和自我培养为途径,引进的教师有三个途径,即:其它高校引进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具有较高职称的教师;从业内引进具有丰富国际贸易从业经验的、具有业内较高职称的教师;从重点院校毕业的有较强科研能力的硕士或博士生,进而形成较为合理的师资结构。

鼓励本专业教师攻读学位,提高专业教师的整体学历水平;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增强实践经验;建立青年教师教学导师制度,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5.加强教材建设,提高实践课教学质量

在两年内,力争完成1-2本省级规划教材的编写,完成证券投资等校内自编实训教材。

(二)第二阶段:优化推广期(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

1、推广教学改革经验

要创建专业品牌,根据本专业为 “应用型经济学”的特征,形成“理论教学案例化、实践教学实验化、素质拓展系列化”的改革思路。积极倡导鼓励案例式、互动式、讨论式教学,举行多媒体制作和教学经验交流讲座,推动考试方法改革。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部分课程中进行双语教学试点,总结经验并加以推广。

2、优化实践教学体系

在基础理论教学达到“够用”的前提下,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使实践教学达到“必须、实用”,从课程内实验、单项专业集中实训、综合性实训三个层次构建,通过实验,使学生对课程理论和知识点加深理解;单项专业集中实训根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就业方向分项目进行训练,为学生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做铺垫,综合性实训是综合技术应用能力进行的训练,也包括职业岗位实践训练,是应用性实践教学。通过各种实训,使学生能够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基本技术应用能力。

3.建设优质师资队伍

(1)招聘和引进高水平教师,使之在教学与教改的第一线发挥骨干作用;

(2)科学合理的安排师资结构

在师资结构的安排上实行老中青三结合,以中青年业务骨干为主的师资搭配。为保证师资梯队建设的质量,对青年教师采取导师制培养方法,通过一老带一青,完成对青年教师的全过程培养;

4、教材形式更加新颖、实践教学有明显创新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材的选择与教学内容的组织有相当大的关联性。教材应更加侧重于对学生的理论基础学习和实际业务技能的培训。

(1)加强教材选用管理工作,规范选用程序。

首先教研室根据教学需要,提出选用教材的计划,并由教研室组织教师进行评议,然后将选用计划与评议结果上报学院。

(2)建立教材编写的激励机制

在教材建设中,充分调动全体教师参与教材编写的积极性。把编写教材作为教学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作为教师评聘、晋职的重要依据;在教师参与教材的编写过程中,要为教师的编写工作提供各种便利条件,从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3)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教材建设

做到与理论教学相配合、与新的教学实训设备相适应、符合教学大纲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实践教学环节的教材建设要体现规范化,具有创新性与综合性,同时有利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如编写外贸流程实训教材、单证实训教材、海关实训教材等等。

5、全面推进教学过程管理的改革

(1)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大学教育以科研为支撑,没有科研,教学不可能达到一种高水平、高层次的质量。理论研究成果与水平直接反映教师对某些理论理解的深度和高度。只有拿自己真正理解的、深刻体会的东西去讲授,才会有自信、自如和说服力、魅力。因此,学校强调教师必须有科研成果,并作为期末考核的一个指标。

(2)建立一套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组织教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研室